宅蕴能量,或增益或耗损,全凭认知

2021-10-14 00:00:00

从乡村到城市,从小城市到大城市,我看见都市里的街道一天比一天宽,而人的心量却一天比一天窄。开的私家车越来越好,路却越来越堵。浮沉忙碌间,我们的能量也跟着波动。有些人,在波动中成长和增益,而有些人却在损耗。这其中的不同,源自于我们对自己以及对世界的认知。




从乡村到城市,从小城市到大城市,我看见都市里的街道一天比一天宽,而人的心量却一天比一天窄。开的私家车越来越好,路却越来越堵。浮沉忙碌间,我们的能量也跟着波动。有些人,在波动中成长和增益,而有些人却在损耗。这其中的不同,源自于我们对自己以及对世界的认知。


“飘飘无所似,天地一沙鸥”,杜甫如此形容自己,可以感受到那种虽然自由,但却心无所依的感觉。而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宅文化,就是一种可以帮人们蕴藏能量的文化,让人们心有所依,耗而可补。


 

宅蕴能量, 最忌身心灵不能归一


疫情后,更多人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宅家工作与生活。这一场影响全球的力量,让宅之于每个人有了不同的意义。有些人宅在家里,颓废妄思,徒耗生命;另一些人宅在一方空间,心境澄明,增益其自我的能量。宅,会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能量状态:一种是每天能力满满、活力四射;另一种却是无精打采、浑浑噩噩。为什么同样是宅,状态与能量却天壤之别呢?因为“宅”,只是一种外在表象,主体内在的能量状态源于身心灵的能量归一。


能量这个词汇会让我们联想到太阳能、石油、电能、风能等,那什么是生命的能量呢?现代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,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: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构成的。我们眼睛所能见到的物质都是由小到几乎等同于无的粒子组成,它们以各种不同的频率高速振动而形成的能量场。我们每个人,其实都是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。



如果我们宅在家里,无计划无节制地追剧、看小说、打游戏、网购,饿了吃,困了睡,醒来后依旧漫无目的地得过且过,这样懒宅和无聊宅,会让我们消极、低落、自卑、丧失斗志。甚至逐渐失去生活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,这是对生命能量的耗损。虽然很多人知道这是在耗损自己,但是却无法用积极的行动改变这无聊的生活状态。曾读过于丹老师的一本书,谈及目前的时代,她提到:这是一个令人迷惑的时代,一个“惑”字,上“或”下“心”。或此或彼,是客观选项;一颗心是主观判断。客观选项如果把心压垮了,就会陷入深深的迷惑。主观的心如果能托举客观选项,便是不惑。这就是人心和世界的关系,跟世界合一,你就清明;跟世界分离,你就迷乱。我们要懂得,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的道理,身心灵合一,方能安在和归一,固守能量,不被损耗。


 

沉浮悲欢,心若澄明天地可爱


宅并非人的本性,人类需要社交和运动,才能保持基因的健康发展。但是,人类更需要在匆忙与喧嚣中,定期寻一方清净,修身养性,才能积蓄能量再上征程。儒家思想提倡我们: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;佛家理念告诉我们:戒、定、慧;道家智慧亦有三宝: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中华文明的先哲们早就在典籍中教导我们,积极的宅,可以生发智慧,带来能量。可以勃发乐观、积极、自信的力量,进而呈现出无穷的生命魅力。


如果觉得心累了,身倦了,建议你择一处安心自在的空间,欢喜的读书、写字、瑜伽、静坐、喝茶、抚琴,让身心灵的能量在释放中汲取,在汲取中释放。


平日里,我选择的积极宅生活之一便是喝茶。唐代大诗人卢仝,诗人尊称“茶仙”。有一天,他在家中休息,突然友人送来一剂新茶,他马上冲泡,而后写出了后世传诵的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:

一碗喉吻润,两碗破孤闷。
  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
  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
  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
  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
  蓬莱山,在何处?玉川子,乘此清风欲归去。


 

身的倦怠,心的沉浮,灵魂的悲欢,都可以在一盏茶中释放和释怀。我非常珍惜每天可以一个人宅寂的时光,可能是家里,可能是办公室里,也可能是在旅行的某一间的民宿里,静静的体悟人生。茶不过两种姿态:沉、浮,喝茶人不过两种手势:拿起、放下,人生如茶,沉时坦然,浮时淡然,拿得起,放得下。几碗茶后,心境澄明,天地万物可亲可爱,无尘无染。这不正是六祖慧能想要告诉我们的: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
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

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